当前位置: 首页>精品课程>全国课程 >

植绿护绿,传承红色生态精神

     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”在植树节到来之际,我们不仅迎来了一个播种绿色希望的节日,更应借此契机,回顾红色历史中与生态保护紧密相连的篇章,汲取力量,让植绿护绿的理念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
       回溯革命岁月,红色根据地的军民们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,就展现出对土地和自然的珍视。那时,植树造林不只是为了美化环境,更是保障生存、支持革命的必要举措。在延安,大生产运动蓬勃开展,军民们开垦荒地、种植树木,让原本荒芜的黄土高原逐渐披上绿装。这些树木不仅起到了保持水土、防风固沙的作用,更为根据地的发展提供了木材、果实等物资,成为革命胜利的生态根基。这种在困境中积极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,正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体现了党和人民群众对美好家园的向往与不懈追求。

       新中国成立后,从“绿化祖国”的号召到“三北防护林”等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,绿色发展理念一脉相承。无数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积极响应,奔赴植树造林一线,用汗水浇灌出一片片绿色奇迹。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建设者们,在“黄沙遮天日,飞鸟无栖树”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、甘于奉献,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,铸就了牢记使命、艰苦创业、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。这是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生动传承,彰显了中国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定决心。

       在当下,植树造林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。它是应对气候变化、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,也是推动绿色发展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路径。每一棵树苗的栽种,都是为地球增添一份生机;每一片新绿的扩展,都是对未来的一份承诺。我们要将植树节作为一个起点,把植绿护绿融入日常行动,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,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。

       红色基因赋予我们奋斗的力量,绿色发展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。让我们在植树节以及未来的每一天,都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生态精神,为祖国大地播撒绿色,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白云、绿水青山,让美丽中国的画卷在绿色中不断延展 。